早上她醒来时,看到他已准备好早餐。
“我敢对你说我以后不会因为害怕而双腿打颤。”她听到他说话的语气很有力量,她看得出他又恢复起信心。他昨天是被打倒了,而今天他又站起来。她后悔昨天晚上没能对他更温柔一些。
肖翰在办公室接到汤姆吴的电话,吴云龙先生请他参加下午在多伦多会议中心举行的美国著名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讲演会。他感到很惊喜,这不光是因为彼得是他敬佩的股票大王,还因为他一直希望能和这位华人大富翁再次相聚,他很想从他那里知道他们三方的合作为什么在最后的谈判中破裂,他们龙华达怎么会败在一个瞎眼瘸腿的邱隆祥手上。讲演是由世界最大Fidelity基金举办。林奇先生仍然提任基金的副董事长,大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几千名听众在聆听这位投资大王的讲演。肖翰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到满头银发的林奇先生,他是一位脸色红润,戴着普通方框眼镜的中年人,一身浅色的西服,看上去也很普通。不像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穿戴着那种深色条纹的名贵西服。他的嗓音并不浑厚,说话幽默风趣,语言的朴实无华像是在街头听到的普通人谈话。
肖翰看到吴云龙戴上老花镜,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不时地在上面作一些记录,汤姆吴则拿着一个微型录音机,把林奇先生的讲话全都录下来。林奇先生侃侃而谈了两个小时,讲演结束后,他当场回答听众的问题。有人问他对目前1992年的股票市场趋势如何预测。他说他从不预测市场,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我认为预测市场只不过像是把硬币从空中掉下来,看着掉落在地上的一面是否和你想象的一样。”听众为他精彩的比喻而鼓掌。
讲演之后,听众走到外面的大厅,那里备有咖啡、饮料和点心。肖翰感到他终于有机会可以向吴云龙提问题。“吴先生,多谢你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欣赏到世界顶尖投资大王的精彩讲演。在我看来你也是一位极其成功的投资家,你为什么还像几千名的普通投资者那佯来听林奇先生的讲演呢?你从不会放过任何精明的投资机会,怎么会让到手的四千万白白溜掉呢?”肖翰手里端着咖啡,问吴云龙道。
“和林奇先生相比,我的投资回报又算什么。他执掌十三年的麦哲林基金,从最早规模的两千万美元增长到一百四十亿美元。如果你在1977年投资一万美元到该基金,到1990年你的资产便增值到二十八万多美元,那是无人能比的世界纪录。我不认为四千万是那么容易得来,Easycome,easygo。(来得容易去得快。)我宁愿用林奇先生说的做家庭作业的笨办法。投资不能人云亦云,要敢于独辟蹊径。有人看好亚洲和中国,有人看好北美,有人看好股票,有人看好债券,我现在看好的是基金。如果我没说错,90年代将是基金飞黄腾达的时期。”吴云龙说完,点头微笑向另外几位认识的华人朋友打招呼。
“林奇先生的讲演精彩绝伦,可惜我的录音机出了故障,后面三分之一的精彩部分没能录下来。”汤姆吴摆弄着手里的微型录音机,脸上满是遗憾的表情。
“我想我可以帮你,我不可能每句话都记住,但是大部分我能记得住。”肖翰很自信地说。
“我领教过他的超人记忆力。有天晚上我们下棋前,我给他一本很多年前的棋谱,他就这么不停地翻看了不到十分钟,等象棋开战之后,我发现他已记住棋谱,而且灵活运用。那天晚上我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好甘拜下风。”吴云龙说着,喝了一口咖啡。
“吴先生过奖,在你这样的年纪,你还这么好学,你的棋艺是一流的,而且你又是有名的华人企业家。但我还是想知道究竟为什么最后的三方谈判会破裂?”肖翰还是不肯放弃地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我不能回答你这个问题。我们三方说好在业务没有进一步发展之前,不透露我们之间的谈判细节,就是爱德华问我也不会透露。爱德华是不是为这笔业务很着急?我们彼此都太忙,坐不到一起来,要不我还是可以给他一两个主意的。”
肖翰用心地听着,在吴云龙和另一位熟人打招呼时,他问汤姆吴:“吴先生明天到市区来吗?他中午有没有安排?”
“他明天下午要到基金来同管理层讨论业务,明天中午好像有人请他吃饭,让我查一下。”汤姆吴说着拿出一个电子笔记本查看着。“明天原定的午餐会已经取消,暂时还没有安排。他上午到基金,中午会带我去一家上海餐馆吃饭,下午开会,就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吗?”汤姆吴问。
“请你和吴先生等我几分钟,我一会儿回来。”肖翰说着离开人群,到一个清静的角落打电话给爱德华,建议他明天中午请吴云龙吃饭。
“这是一个好主意。我也想跟他请教,尽管我这次不能同他直接合作,以后肯定会有机会的。你马上找琳达小姐,她会安排餐馆。他一个人来吗?”爱德华问。
(一○九)
《最后的选择》已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